江南体育-比尔双11表现不敌绿军优势被扳平

体坛最新 19℃ 0

  铜钹山,可以从多种维度来欣赏,或闲适从容,或激情豪迈……

  那么,用数字串起来的铜钹山又有怎样的风景呢比尔双11表现不敌绿军优势被扳平

  一

  “第一高”红豆杉

  铜钹山境内的红豆杉散生分布区在:

  大寺,有500年以上古老树龄红豆杉1棵,四周有100多株幼树;

  高庄,有500年以上古老树龄红豆杉3棵,四周有大量幼树;

  石人灰子坞,有各种年代不同的成材红豆杉50~60棵;

  徐墩,成片红豆杉500~600亩,各种年代的树龄均有,其中最古老的一株红豆杉,树龄超过1000年,围径4.江南体育25米,树高29米,被誉为“华东第一高”的红豆杉王。

比尔双11表现不敌绿军优势被扳平

  

  二

  两大纪念地

  县苏维埃旧址。县苏维埃旧址在铜钹山镇高阳村,距县城30公里,有公路直达。成立于1931年12月26日,次年3月扩充机构,并在曹坑、登丰分别建立了红军兵工厂、红军医院等。县苏维埃办公用房至今完整无损,赤警营驻扎的祠堂已改建为学校,系广丰县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

  红军岩。原名赤岩,位于铜钹山区腹地高阳村西南侧方向约2公里处的裸赭岩山,山高海拔430米,为武夷山脉特有的一种坡度陡峭、怪石林立、岩壁峻险、草木稀疏的坚硬石山。1932年初,赣东北苏区红军主力开赴闽北作战,留下红军赤警营一排多人,驻守高阳,保卫县苏维埃政府和县委机关。农历正月三十日,国民党反动派刺探到高阳苏区兵力空虚后,联合“江、广、浦联防队”队长柯世禄、黄善义等率部500多人,从浦城念坑出发,分两路偷袭高阳。农历二月初一清晨,红军战士刚刚出操时,敌人突然发起进攻,因敌众我寡,又缺乏弹药,县委江书记和红军周排长率红军抢占了赤岩,封锁敌人,掩护机关和群众向岭底转移。当比尔双11表现不敌绿军优势被扳平他们完成任务后,赤岩已被敌人重重包围。红军战士誓死不屈,打退敌人多次进攻。到傍晚时,子弹已经打光,战士们被逼退到赤岩绝顶,前有敌兵,后是深渊。周排长率红军战士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斗,终因寡不敌众,21勇士高呼“红军万岁”,跳下悬岩,18人壮烈牺牲。

  

  三

  三处高峡湖

  铜钹山境内有三湖:九仙湖,七星湖和铜钹湖。

  九仙湖。位于赣东北信江上游的丰溪河主支十五都港上游军潭村,面积2100余亩,是铜钹山三大高峡湖之一。湖中大大小小的岛屿上,长满高大茂密的树木。成群的小鸟,或栖息于草地上,或嬉戏于密林里,或飞翔于碧波上。湖的四周青山环绕,绿树葱茂。各种象形石山栩栩如生,呼之欲出,如龟蟒相亲、老人岩、红军岩、油瓶石、神仙解石、白腊坑瀑布等美不胜收。湖边不远处,即宋代名将张叔夜故里塔底,该处居住民大多是张叔夜第31至34代子孙。是现代都市人亲近自然、放松身心、娱乐怡情的绝佳场所。此外,景区还有中国最长滑索、世界最大寿字等。

  七星湖。位于铜钹山镇境内,弓形大坝,高71.1米,长234米,顶宽5~6米,底宽26米,最高水位海拔341米,故有“天湖”之称。站在大坝上举目环视,山清水秀,四处皆景,碧水黛影,风光旖旎,天光云影,交相辉映。湖内岛屿遍布,原始森林、莽莽苍苍,碧水空谷、幽幽静静;下游清溪纵横,波光耀眼、流水潺潺,泛舟游弋、心旷神怡。

  铜钹湖。位于铜钹山镇条铺关境内,是铜钹山三大高峡湖之一。该湖水面平静如镜,四周青山环绕,绿树成荫,坐船穿行于湖面之上,凉风习习,视野开阔,青山绿树倒映水中,蓝空飞鸟倒影水中,另有一番情趣!

  

  四

  四声宏谷

  位于铜钹山白花岩广福寺庙门外空旷山谷。该处四边都是高耸如削的陡壁,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共鸣深谷。若有人立于山崖万丈的陡壁边上背壁高呼,就会产生一声、二声、三声、四声的连声答响,余音袅袅,环山而应,故名四声宏谷。其妙处就是产生静中有动、动中有静、一呼万诺、山谷齐鸣、地动山摇、宇宙沸腾的效应。倘若在此处燃放鞭炮,一声炸响,便四谷震撼,形成“炮竹声声四谷鸣,人欢马叫喜欢腾”的节日气氛。

比尔双11表现不敌绿军优势被扳平

  

  五

  五道古关

  铜钹封禁山,位于赣闽两省交界处,古代设有五道关隘:

  木城关。又称港头隘,位于铜钹山镇东北,距岭底约2公里,山路通达福建浦城,有路亭,明代洪武年间(1368~1398),在此处“筑木城以守”。清代建关,即名木城关。民国时期木城毁废。

  条铺关。清代同治元年(1862)广邑十六堡寨之一,距岭底约1.5公里,依岩带水,有小道可通岭底。条铺关口的城堡完好无损,城墙青石雕刻“条铺口堡”四字清晰可见,墙头草丛深密、雄风四起。

  五通关。清代同治元年广邑十六堡寨之一,位于铜钹山镇条铺林场境内,距岭底约3.5公里。谷窄地隘,有小道自岭底经此通达登丰。

  支面关。清代同治元年广邑十六堡寨之一,巡抚沈葆桢驻防郡城时所筑,距岭底西约5公里。该关隘俗称石门洞,高约2.5米,宽1.5米,民国时期毁废,现有路亭,原名际面坳,讹成今名。

  太平关。位于铜钹山镇西南,地处赣闽省界上,两山夹一小溪。古时当地乡民建关以保平安,故名太平关。关有路亭,出关山径两条,南径通往浦城茶梨坑,北径直达界牌。

  

  六

  六大神奇

  奇树。铜钹山景区林海茫茫,古木参天,沟深谷幽。除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红豆杉外,还有柳杉、白杨花、水枫、米槠等名贵树种,有大片的黄山松、古香樟、柳树。其中半爿樟、连理松、钢叉松、五老松、梅花树王、柳杉(树围4.2米)等巧夺天工的植物自然景观,令人十分称奇。

  奇竹。位于铜钹山镇条铺水库边的百竹园,与条铺电站隔水相望,三面环水,一面靠山,距岭底约4公里。该园占地30亩,栽植竹类108种,共3000多株,主要有大佛肚、小佛肚、凤尾竹、方竹、罗汉竹等竹之珍品,供游人观赏。竹子虚心劲节,有谦谦君子之风。苏东坡说: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,“未出土时先有节,到凌云处更虚心。”百竹园竹林风光游,正好体现现代人渴望“回归自然、反璞归真”的心境。

  奇茶。广丰元代以前就有茶叶种植,元代至元年间(1271~1294)茶叶生产已相当发展。明代五道尖所产“悟峰云雾茶”中的珍品“茶芽”,曾充作“岁贡”。清代光绪年间(1875-1908),“十五都出产青茶、红茶两种,色味俱佳,博利亦厚”。至今在大丰源林场鹿角坑田塍边遗留有二株古老茶树种,所产茶叶在未采摘时略带灰黄色,采摘加工后变为霜白色,据茶叶名家品评:此乃茶中珍品——白茶,也是人称千年名茶的“白毫王”。

  奇田。铁山梯田,广丰农民自古勤劳,历来有垦山造田的聪明智慧。南宋杨万里途径广丰,不由地发出“长淮见说田生棘,此地都将岭作田”的赞叹。保留在铜钹山区腹地的铁山梯田,是古代广丰人民多谋善干、勤劳智慧的见证。铁山梯田开垦在每个小山之上,一畦一畦的形成螺旋状、阶梯状,线条脉胳清晰,似登仙之云梯。从山下往上看,云锁山腰恰显梯田之高,仿佛天上农家庄园,云雾浮动,若隐若现;从山上往下观,雾散水绿却增稻椒之翠,恍若世外蓬莱仙境,白云绕缭,随风浮移,人们形象地把这种梯田叫做云间梯田。

  奇桥。登丰大桥,坐落在军条公路赤岩处,是通往铜钹山区腹地的主要通道。该桥跨度60米,桥下水深30米,1994年12月开工,1997年4月竣工,是目前江西最大的卷拱砼浇的单孔跨桥,每当晨雾初起,游客乘船穿行于九仙湖上,只见登丰大桥尤如一条白龙穿梭于茫茫云海之中,若隐若现。

  奇龟。鹰嘴龟,又名平胸龟,爬行纲,龟鳖目,龟科。该龟体长约200毫米,重1公斤以上。头不能缩入甲壳内,四肢亦然;上颌强壮而呈勾曲状,像鹰嘴;胸背甲扁平,背棱不明显;前肢略短,具五指;后肢略长,具四指,趾指上具锐利长爪;指间有蹼,尾长约等于腹甲长度,尾基具方形鳞片,呈环状排列,背部棕褐或绿褐,腹面黄白色,有斑点。该龟生活在山间溪流中,以小鱼、虾、螺、蚌等小动物为食,被列为省级保护动物。

  

  

  七

  七种珍品

  石鸡。蛙类,属棘胸蛙,产于铜钹山区深山崇岭之中,当地人称“石鳞”,肉质细嫩,鲜美如鸡,含糖分较低,脂肪少,性凉。当地百姓喜用腊肉炖石鳞,具有清凉解毒之功效,是滋补珍品。

  石耳。脐衣科,产于铜钹山区的悬崖峭壁之上。该物呈树叶状,片块大,厚实,表面有绒毛。生长于终年云雾缭绕湿气浸润的高山上,性味甘平,有清热解毒、利尿、养颜美容之功效,含有多种维生素,是滋阴润肺、治疗高血压病的良药。

  石鱼。野生鱼类,产于铜钹山区峡谷溪流之中。体小,长而略扁,生长于浅水卵石山涧小溪中,大者二三市寸,小者四五市分。其肉细嫩滑爽,味道鲜美,滋补祛火。与石鸡、石耳同被称为广丰铜钹山的“三石”。

  咸干笋。熟笋干的一种,用产于铜钹山区的鲜嫩竹笋,切成片或粒状,经煮熟沥干涩水后,添加咸、甜、麻、辣等调味品,反复煮晒成干品即成。该笋既可直接食用,又可加佐料炒、烹,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,含丰富的纤维素,不但肉嫩味鲜,常食还有降血压、降血糖之功效,一般年产量35吨。

  土蜜。一种产于铜钹山区原始密林中的野生蜜,主要成份是葡萄糖和果糖,呈透明或半透明粘稠状液体。广丰铜钹山区地处武夷山脉东段北麓,蜜源植物无污染,该蜜具有山花清香,味道甜润,芬芳诱人的特点。

  猕猴桃。藤本浆果类植物果实,产于铜钹山区的高山地带,秋熟,形似卵状或球状,表皮灰褐色并有麻点,肉软,味甜可口,含多种维生素,铜钹山人俗称“藤梨”,用其和杨梅合并酿酒,俗称“藤梨酒”或“杨梅酒”。

  黑面蜜桃。一种产于铜钹山区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,常年雾霭缭绕环境中的珍稀野生桃种,当地人俗称“黑面桃”。该桃种与常规桃种同时开花,中秋节前后成熟,全熟期限225-230天。果实表皮呈褐色,有毛,果肉呈粉红色,单果重130-160克,肉质脆软,多汁,味甘甜,营养丰富,品质上等,其生态习性正处于观察之中。

  

  

  八

  八仙下棋

  位于铜钹山镇北偏东7.5公里的山谷之中,该处有一平地似棋盘,四周八个小石山围绕着它,形成八峰抱一坪之状态,人称八仙下棋。相传天上八仙去游白花岩,见岩下风景别致,便在此小憩,不知不觉下起棋来,直杀得天昏地暗,待起身时,方知已身作八个山峰永守于此。此景远远看去,八座山峰仿佛八位神态自若的仙人,团团围聚在一块棋盘般的石坪周围,似乎观棋沉思,研究着下一步棋路应该怎么走……该景点属九仙山片区,方圆二十多平方公里诸峰叠翠,奇石林立,除八仙下棋外,还有老人峰、双乳峰、梳头峰、卧虎石、公鸡石、贝交石等,每个山峰都流伟着美丽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,该处山峰平均海拔500米,最高峰571米,合称“九仙山石林”,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

  九

  九仙城堡

  位于铜钹山镇石溪村,为明末杨文起义军在九仙山安营扎寨的遗址,山上建有东、南、西面悬崖峭壁、北面有小道可攀的古城堡。清代顺治五年(1648),铜钹山镇高阳村农民杨文率九千余人在此起义,在山上筑城堡、建营寨,与清兵对抗7年之久。后被清廷调浙、赣、闽三路官兵“围剿”,起义失败,死难者众多。其中山前绝壁的半山腰凹处有一悬岩山洞,曰“藏银洞”,极为险峻,传说当年为起义军银库,曾储藏大量的金银财宝。起义军败落后,此洞引发了许多冒险人士的探宝梦,几百年来屡有攀岩探宝的事情发生,探宝故事也一再引发游人的好奇之心。该景点现有古城堡、聚义厅、旗杆石、天池、水碓、石磨、栈道、藏银洞、杨文墓及题刻等。群众为纪念九千多名起义军在此抗清,曾改九仙山为“九千山”。杨文起义军首领之一徐敬时有绝命诗两首,其一云:“国破家亡难乞身,半生尝胆误风尘。由来取义成先哲,不使文山只一人。”表明了九仙山杨文起义军壮怀激烈、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。九仙山现被列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。

  

  十

  十大山尖

  铜钹山尖。位于铜钹山景区西南方向,该尖南部与福建省武夷山市交界,东北毗福建省浦城县,海拔1534.6米,为广丰县最高点。该山为丹霞地貌,顶部白雾常缭,山上松杉竹木茂盛,中草药材丰富。唐代时山上建有上唐庵,自唐至清,皆为朝廷封禁山。

  双峰尖。位于铜钹山景区西南方向,顶部两峰并峙,双尖耸矗,海拔1450米,面积约8平方公里。该山为丹霞地貌,松杉竹木茂盛,山脚有部分幼林。

  上加尖。位于铜钹山景区西北方向,西界上饶县,海拔1359.6米,面积约4平方公里。该山为黑沙土,山上茂林修竹,流水潺潺。古时山顶有庙宇,规定凡朝拜者要带土石上山,以增山高,因名上加尖。

  青草弯尖。位于铜钹山景区南部,南与福建省浦城县毗连,东边黄泥山,西望铜钹山尖,海拔1305米,面积约3平方公里。该山为丹霞地貌,杉松竹木茂密,山脚至山坳长满绿茵茵的青草,因而得名。

  悟道尖。位于铜钹山景区中部,南连湖洋冈,北与浆塘尖并峙,海拔1289.5米,面积约4平方公里。该山为岩石沙质土,松杉竹木茂盛,中草药材丰富。建有马氏夫人庙,有公路、索道,直达悟道尖顶。

  湖洋冈尖。位于铜钹山景区腹地,海拔1225米,面积约5平方公里。该山为沙质土,生长松杉及灌木林。因半山腰有居民村落名叫湖洋,故名为湖洋冈尖。

  浆塘尖。位于铜钹山景区中部,西南与悟道尖相连,海拔1155米,面积约2.5平方公里。该山为丹霞地貌,松杉竹木茂密,山腰有长年沼泽、湿泥洼地一处,似塘非塘,故名浆塘,又名蒋尖,万山攒簇,千岩戟立,形似宝盖。

  黄泥山尖。位于铜钹山景区南部,南与福建省浦城县毗连,主峰在赣、闽交界线上,与青草弯并峙,海拔1142米,面积约4平方公里。该山为丹霞地貌,生长有杂木、灌木、竹林及部分茶树。

  湖山尖。位于铜钹山景区西北部,西界上饶县,东连柴九洋,海拔1142米,面积约4.5平方公里。该山为丹霞地貌,生长有松杉竹灌木林,远望山峰如半开雨伞,又名雨伞尖,廿四都港水发源于山之东麓。

  长排尖。位于铜钹山景区东南部,东接福建省浦城县,海拔1006米,面积约6平方公里。该山为沙质土石山,生长有松杉竹灌木林,因山势绵远,山坡悠长而得名。

  

  交通指南

  上饶高铁站到铜钹山44公里,机场到铜钹山52公里。游客中心至九仙湖1km,至九仙山2km,至白花岩8km,至岭底12km,至红豆杉18km,至小丰村32km,至原始森林40km。

  转自“铜钹山微讯”

评论留言

暂时没有留言!

我要留言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